工程技术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动态 >> 规划技术 >> 工程技术

关于开展桂林市中水开发利用课题研究的探讨

2012-05-04  来源:  [打印本页]

    中水,也称再生水,它的水质介于污水和自来水之间,是城市污水、废水经净化处理后达到国家标准,能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可用于城市景观和百姓生活的诸多方面。
    水是人类维持生命与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也是人类进行积极的社会、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其需要量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日益增加。然而,地球上水的储量是有限的,城市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取水实际上是对自然水体污染的过程,目前我国的水污染形势严峻,特别是城市污水的排放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和环境的影响显得更加突出。做好水务研究工作关系人民身心健康,关系到城市持续发展。
    桂林市市区现有人口约75万人,建成区面积约60平方公里,“十二五”期末要发展为特大城市,城市人口达到120万人,建成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自来水日供水需求量由现在44万吨(2010年)增至64万吨以上,污水处理厂尾水日排放量由25万吨增至40.8万吨以上。今后随着城镇化推进和经济发展,用水需求量和排放量将随之递增。我市城市供水主要从漓江取水,但桂林属于喀斯特地貌和漓江是一条季节性河流,丰水期和枯水期漓江流量反差非常大,近年来,桂林城市取水到了枯水季节需要青狮潭水库放水补水,方能满足城市取水用水的要求,可见桂林自然水源也是紧缺的。中水是城市的第二水源。中水开发利用能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既能减少水环境污染,又可减少对自然水过度取用,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矛盾,维持水生态环境的平衡,是贯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中水目前在北京已成为了第二大水源,建立了16个中水公司,2006年中水利用率就达到了50%,使用量超过4.8亿立方米,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农业灌溉、城市绿化、河湖环境补水等领域。所有公园景观浇灌和补水都要求使用中水。桂林市随着城市不断扩大,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也面临水资源紧缺和环境保护的问题,为此,开展中水开发利用研究工作,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是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桂林市于1973年开始筹建建设污水处理厂,至今已建立较为完善雨、污水收集管网和处理系统,到“十二五”期末,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3%以上,远远高于全区全国平均水平,走在全国前茅,但是桂林市由于城市不断扩大,土地的过度开发利用,雨、污水管网覆盖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原来蓄水池塘、水田被填平,雨水通过市政管网被集中排放掉,漓江或桃花江的多条支流缺少补水来源,支流水量日渐减少或断流,造成水生态环境失衡和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如果能够加强对雨水、污水开发利用,有利于恢复水生态环境的平衡,有利于提高桂林市环境质量。在雨水利用方面:新建和改建的市政道路人行道(含公园、小区)要求铺设透水砖和建设渗水设施,增加对地下水的补充;中水开发利用方面,根据桂林市污水处理厂布点位置,对排放尾水进行提标升级。一是为缺水临桂新区开发的湖塘水系补水(或会仙湿地)实现多种途径补水方式,确保临桂林新区湖塘水系枯水季节水面不下降,实现游船常年通航,不但增加旅游收入,同时维护旅游城山水城市良好形象,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为南溪河、灵剑溪、瓦窑河、谷木河、乌金河等漓江或桃花江多条支流进行补水,有利于恢复这些支流生态系统和实现生态的平衡,重现过去小桥流水自然景观,进一步改善支流流域居民居住生活环境;三是为雁山教育园区学校、公司、公园绿化景观或中央空调等提供用水。另外随着自来水价格调整提高,中水开发利用经济价值会更加明显。
    总之,加强水资源研究,加强中水开发和循环利用,对于桂林市要建设生态城市,建设旅游城市,确保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
行政许可 | 管理动态 | 联系我们

主办: bt365国际版
技术支持 & 网页制作:桂林市信息中心(网络中心)
地址:桂林市秀峰区榕湖北路3号  联系电话:07732827083(传真) E-mail:glscgw@163.com    桂ICP备16003242桂公网安备45030202000032

本平台只发布属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内部管理范畴类的非涉密信息,凡属于涉密的相关文件和信息严禁发布,违者追究相关法律责任!